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

  • 20126-18
    如何在荧光显微镜下拍摄微弱荧光图像

    通常在荧光显微镜下拍摄微弱的荧光影像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也是迄今为止显微镜厂家和影像采集装置制造者始终努力探求改善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不断有新的装置在出现。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1)应尽量完善的样本的制备;2)应清洗干净的样品载体,如载玻片,盖玻片等,以近一步消除不必要的杂荧光干扰;3)应尽量选取高质量的荧光显微镜;4)应合理使用适合不同荧光光谱的荧光物镜;5)应选取zui合适的激发光源;6)应选取高敏感度和大动态范围的CCD,也可用EMCCD等;7)摄像头的调整可适当增加增...

  • 20125-7
    倒置显微镜光学系统的维护保养

    一、透镜的清洁使用后用干净柔软的绸布轻轻擦拭目镜和物镜镜片。聚光镜和反光镜只要擦干净就可以了。有较顽固的污迹,可用长纤维脱脂棉或干净的细棉布蘸少些二甲笨或镜头清洗液(3份酒精∶1份乙醚)擦拭,然后用干净细软的绸布擦干或用吹风球吹干。注意:清洗液千万不能渗入到物镜镜片内部,否则会损坏物镜镜片。纯酒精和二甲苯容易燃烧,在将电源开关打开或关闭时要特别当心不要引燃这些液体。二、物镜和目镜的生霉生雾的处理办法准备30%无水乙醇+70%乙醚,将不同镜头单独分开放置干燥剂器皿中,用棉花棒,...

  • 201110-3
    用显微镜进行白细胞计数

    用显微镜进行白细胞计数显微镜的各种应用中,对细胞进行计数是很重要的一种,如何才能得到正确的细胞数量,减少偏差,每种显微镜的原理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包括对每一种细胞进行计数的方式也不一样,今天向大家推荐一种,也zui简便的方法,试管法。http://www.cnrico.com奥林巴斯显微镜1原理用稀乙酸将血液稀释20倍,使红细胞全部溶解,滴入白池中,在微下计数,求得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白细胞数。2器材Neubauer氏血细胞计数池、0.02ml白细胞稀释液:采用3%乙酸溶液。...

  • 201110-3
    世界儿科的发展历程

    世界儿科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我国儿科医师为数很少,大部分医院尚未成立儿科,儿科床位也很有限。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更是缺医少药,儿童保健医疗机构廖廖无几,加之当时经济及卫生水平落后,疫病流行,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奥林巴斯显微镜这类仪器没有得到积极的应用,疾病夺走了许许多多小儿的生命,对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也寥若晨星。http://www.cnrico.com奥林巴斯显微镜1933年,史安那曾综合我国南北六大医院住院病儿做过儿童疾病统...

  • 201110-3
    儿科学的发展

    儿科学的发展随着医学的发展,分科逐渐增多。人们认识到少年儿童的疾病有许多地方不同于成人,于是一些医生利用奥林巴斯显微镜致力于研究儿童的疾病和保健。在欧洲,儿科问题尤其受重视。18世纪末,法国就成立了儿童医院。19世纪中叶,美国也先后建立了婴儿院和儿童医院。儿科学逐渐从内科学中分化出来。http://www.cnrico.com奥林巴斯显微镜19世纪,婴儿死亡率*,导致死亡的主因是营养障碍、腹泻和传染病。关于婴儿营养,人们用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经过细心观察,注意到无母乳的婴儿要比...

  • 201110-3
    血型用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

    血型用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自从1628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不断进行着输血尝试。1667年,法国的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累兹*次利用直接输血法将250毫升羊羔的血输给了一位病人。接着有人重复实验,但出现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输血的尝试就此停顿下来。一个世纪后,输血试验又被人们再次尝试。1819年,布伦德尔*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结果还是令人失望。输血有时使人康复,有时致人死亡,到底原因何在呢?奥地利学者兰德斯坦纳于1901年对该课题进行了系统而深人的...

  • 201110-3
    消毒法的发明与在显微镜应用

    消毒法的发明与在显微镜应用提到消毒法,首先应介绍塞麦尔威斯(SemmelweisJP.1818一1865),他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郊外。塞麦尔威斯起初在布达佩斯和维也纳学习法律,后来学习医学,并于184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66年成为维也纳产科医院的助理产科医生。就是这位年轻的产科医生,他发现当时严重威胁产妇生命的产褥热是因医生不干净的手造成的。塞麦尔威斯做产科医生的时候,普通产科病房产褥热的死亡率达到30%以上,他发现,学生接生的产褥热死亡率更高,而护士接生的产褥热死...

  • 201110-3
    细菌学的研究发展

    细菌学的研究发展1918年,野口英世亲身到非洲厄瓜多尔考察研究“黄热病”,1927年再度赴非洲继续研究黄热病,结果不幸感染黄热病,于1928年5月21日去世,享年51岁。同年6月巧日,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野口英世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野口英世在日本受到了*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从日本各地赶来参观英世纪念馆,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给予他偶像般的崇拜。http://www.cnrico.com奥林巴斯显微镜野...

共 154 条记录,当前 12 / 20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